11月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菱镁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术与基地集成示范”的新技术示范工程现场考察及研讨会在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召开。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副主任荣伟东、成果转化服务部部长陈东升,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杨枫、省科技厅社发处副处长徐信龙、省工信厅建材处副处长田继文,鞍山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王艳,海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晓东,海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周伟,致公党辽宁省委专职副主委卜兰杰、秘书长年海艳,和国家基金委原化工处处长朱旺喜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冯安生研究员、武汉科技大学张一敏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丽教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葛蔚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段晨龙教授,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曹直研究员、辽宁省发改委节能中心主任高文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辽宁省化工学会理事长孙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辽宁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赵岫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项目跟踪专家和领域同行专家,以及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生、总经理于泮杰,韩国加人株式会社中国区总经理刘娜,校长许光文、项目组成员以及我校发规处、科研院、大学科技园、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孙亚光主持。
研讨会前,各相关领导、项目跟踪和同行专家实地考察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新技术示范工程“年40万吨级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工程”运行情况。研讨会上,许光文代表项目组向专家和参会人员汇报了项目整体进展情况,特别展示了示范工程的建设过程、分析了运行数据。许光文介绍,“年40万吨级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装备”是该领域单台套规模最大的成套装备,可替代约25台菱镁矿轻烧“反射窑”。他强调,传统“反射窑”生产工艺处理30~80毫米块状菱镁矿原料,菱镁矿轻烧过程受到严重的传热限制,反应温度要求1200℃以上、反应时间长达3~5小时,且反应装备难以放大,多个反应器的运行状态和产品品质波动大,没有热量回收利用,热利用效率40%,且半连续式运行方式的污染严重。输送床闪速轻烧技术及装备使用粒径100微米级菱镁矿原料,强化反应与热传递、热利用的匹配,驱动反应的等低温化,有效降低温度300℃以上、缩短反应时间至数秒,保障了“高温过程低温化、慢速过程快速化”的矿石轻烧技术变革,生产能耗较传统技术降低25%左右。
项目跟踪专家、武汉科技大学张一敏教授回顾了我国菱镁矿轻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历史,认为“输送床闪速轻烧技术及装备”相较于现有菱镁矿轻烧“反射窑”是完全变革性的,该示范工程是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的典型代表,为菱镁产业树立了标杆性技术及工程,可有效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出席会议专家通过考察示范工程现场运行状况、核查实际运行数据,一致评价:工程实现了稳定连续运行,现场装置无粉尘飞扬等现象,展现优良的燃烧产热和热利用状况,单位产品能耗已经低于项目规定的能耗考核指标,且其还在随连续运行时间的加长持续下降。该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推动我国菱镁产业关键技术迭代和变革性提升。
出席会议的各政府部门和致公党负责人等对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表示热烈祝贺,认为该示范工程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生动体现,是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成功案例,对推动我省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标杆作用。
“菱镁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术与基地集成示范”项目是我校2020年牵头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项目。其中,“年40万吨级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示范工程”已被列为辽宁省菱镁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重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获批国家发改委产业创新链整合项目。该示范工程技术为我校自主研发技术,并作价7000余万元,与投资企业合资,创建了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因此是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转化应用的典型案例,也是学校“三定向”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的标志性应用成果。
科学技术研究院 谢英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