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首次设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简称高促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高促会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催生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以“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为主线,汇聚百余所高校、百余家企业和百余个创新生态伙伴,汇聚各高校在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领域的科技成果,共同实践“高校搭台、科技唱戏、企业主体、政府统筹、加速转化”的新模式,着力塑造高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马骏先后致辞。数十位国内外院士、专家,以及高校、企业、政府、协会、媒体等近300人出席开幕式。
在“校长谈科转”专场上,邀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校长(副校长)展示可共享、可借鉴、可操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作为唯一省属高校代表,校长许光文以《从“揭榜排难”到“揭榜挂帅”:有组织科研与转化的“定向”模式创建与传承》为题作主旨报告。他首先回顾了我校率先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催生了“揭榜排难”实践模式,由此开创了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过程。他表示,“揭榜排难”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能力,但它与目前大力实施的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异曲同工,都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他指出,在指导学生“揭榜排难”、进行技术攻关的过程中,沈阳化工大学的教师们也逐渐深入到企业中去,开展“面向企业、面向市场,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科技创新工作,由此孕育出“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订单式研发与成果转化新机制。随后,他介绍了学校以企业定向、以产业定向、以园区定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三定向”模式和典型案例。他期待,未来更多地方高校能共同推动这一模式,并成立“三定向”高校联盟,共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