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吨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项目在海城开工建设
作为生产合金材料、耐火材料、阻燃材料、脱硫剂、催化剂助剂等的基础金属及金属化合物,镁(Mg)通常来源于盐湖的氯化镁或菱镁矿及白云石。其中,盐湖氯化镁的利用更加复杂,成本更高,因为要求平衡(处理)有害的氯元素,形成了较大的挑战。菱镁矿以碳酸镁(MgCO3)为主要成分,其利用仅排放二氧化碳(CO2),而且镁含量高达90%以上。至今的大量镁基材料实际上大都基于菱镁矿。
我国的菱镁矿资源品位高、镁含量高,为世界上提供了优质的耐火、阻燃原材料。国内的菱镁矿资源的85%集中在辽宁,我省已探明保有储量为25.8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约126亿吨)的20%。辽宁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镁质原料出口基地,为我省形成了年产值千亿元级的菱镁特色产业。
菱镁产业的基础过程是菱镁矿轻烧制备活性氧化镁(MgO)粉、又称轻烧粉。我国仍一直沿用二战时期延续的“反射炉”,目前辽宁共有2000台左右,污染重、效率低、难以放大、浪费小颗粒原料,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化解菱镁矿利用的高能耗、高污染、装备水平低等问题,沈阳化工大学开发了“菱镁矿输送床轻烧”成套技术,使用100微米级的粉末原料,在高速输送中完成轻烧,使菱镁矿轻烧的反应时间由数小时降为2秒左右、每吨产品煤耗由300公斤降为200公斤左右、单台处理能力增加至20万吨/年、粉尘污染降低率达到95%以上。
菱镁矿输送床轻烧成套技术评估7000余万元,与社会投资合作,于2019年在海城市创立了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司: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项目立项和工程开发与设计,公司将于2019年4月开工,在海城建设首套年处理40万吨菱镁矿的示范工程,预计2019年底建成,2020年6月前实现产业化运行,年产高活性轻烧粉20余万吨,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
菱镁矿输送床轻烧新技术具有在辽推广100套左右的潜力,以引导全省年减少轻烧过程耗煤约100万吨,年减排粉尘污染约10万吨,而且有效利用传统技术难以利用的大量菱镁矿细粉原料,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极大地推动辽宁菱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发展。
利用新技术生产的高活性氧化镁粉,沈阳化工大学与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协作,将进一步开发、示范和产业化菱镁矿联产金属镁与合成气的新技术,推动辽宁的菱镁矿资源优势向金属镁材料优势的转变。还正在开发利用高活性氧化镁粉生产高纯镁砂等大宗镁基材料的新一代技术,以贡献辽宁现有其它大宗镁产品生产的节能与减排。
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将分期进行。一期建设40万吨/年菱镁矿轻烧工程、配套3亿立方流态化两段气化装置,二期建设60万吨菱镁矿浮选、10万吨重烧氧化镁、10万吨高纯镁砂、10万吨轻质氧化镁、1万吨特种氧化镁(硅钢级氧化镁和电工级氧化镁)。项目用地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上缴利税达亿元。